(1)室温时氢氧化钙的溶度积KSP =4.7×10-6, 室温时将9 mL0.02 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与1 m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可直接加和),溶液中 沉淀析出(填有或无).
(2)2.24升(标准状态)氨气通入250mL 浓度为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出各离子符号)
(3) 人体血液含Ca2+。现抽取某人血样10 mL,稀释后用草酸铵[(NH4)2C2O4]溶液处理,使Ca2+完全转变为草酸钙(CaC2O4)沉淀;过滤,洗涤,将得到的沉淀用稀硫酸溶解得到草酸(H2C2O4)溶液,用5.0×10-3 mol·L-1 KMnO4溶液滴定得到的草酸至终点,共耗去2.0 mL KMnO4溶液。由上述实验数据可求得此人血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提示:2 KMnO4 + 5H2C2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10CO2↑+8H2O)
(4)用下图完成相应实验.
①断开K1,闭合K2接通直流电源,写出阳极 的电极反应 .
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石墨棒均有气体包围时,切断K2闭合K1,发现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馓“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的实验时,对课本上的描述:“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产生了疑问。久置KI固体被氧化变质,呈浅黄色(有I2),KI固体直接加热时,为什么不被氧化呢?因此,小组同学针对I-被氧化条件除了氧气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根据久置KI固体会被氧化而变质,结合空气的成分,首先排除和稀有气体的影响。然后对KI变质条件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需要H2O的参与;
假设二:需要CO2的参与;
假设三:。
【实验验证】
(1)为了验证假设二,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取10mLKI溶液(浓度较大)于5支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CO2气体或者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对比试管中的颜色深浅,之后向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再次对比试管中的颜色深浅,具体实验现象见下表:
试管序号 |
1 |
2 |
3 |
4 |
5 |
通入CO2时间/min |
0 |
1 |
5 |
||
滴加盐酸/滴 |
0 |
3 |
6 |
||
溶液中颜色对比 |
无色 |
浅黄色→黄色(依次加深) |
|||
滴加淀粉溶液后的颜色对比 |
无色 |
浅蓝色→蓝色(依次加深) |
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现象深入思考了CO2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CO2气体同盐酸一样在KI被氧化的过程中提供环境。
写出此实验中CO2与K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验证I-被氧化是否必须要有H2O的参与,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取一份纯净的KI固体,分成两等份; |
|
②一份加入到装有的集气瓶A中; 一份加入到装有的集气瓶A中; ③几天后观察。 |
【交流提高】
由于空气中CO2和水蒸气的含量很低,导致在加热KI的过程中这两种气体很容易被“驱散”,不能很好地与KI接触,KI自然就不能被氧化。长时间保存碘化钾需要避光、。
实验室可以用MgCl2•6H2O为原料制备碳酸镁晶须,主要流程如下:
试回答: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
(2)上述反应过程要控制好温度,因为MgCO3置于水中长时间加热煮沸可完全生成Mg(OH)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査阅文献,在加热煮沸时也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镁Mg5(OH)2(CO3)4·4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某课题组为了确定MgCO3在水中长时间加热煮沸后所得的固体成分,进行如下研究。(注:Mg(OH)2, Mg5(OH)2(CO3)4.4H2O在煮沸时均不会分解)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
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 |
若 ,则固体产物为Mg(OH)2 |
②另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灼烧至恒重,能否通过固体质量的减少量来确定固体的成分?_______ (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
亚硝酸盐是一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为检测某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NaN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1)无色气体B遇空气显红棕色,B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甲方案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完成并配平乙方案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NO2-+=Mn2++NO3-+,
(3)乙方案②中需配置100mL0.0010mol/L(NH4)2Fe(SO4)2标准溶液,在已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后,还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_______配制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4)若取样品ag,按乙方案进行测定,准确量取12.00mL0.0005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过童)与溶液A反应。反应后溶液用0.0010mol/L(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溶液刚好褪去;重复上述实验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10.00mL.则1kg样品中NaNO2的质量为_______mg.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g)+CO2(g)NH2COONH4(s) + Q (Q > 0 )
(1)如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的试剂是。
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2)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_。
(4)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 常压加热烘干 b. 高压加热烘干 c. 真空40 ℃以下烘干
(5)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 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 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___________。(精确到2位小数)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发生装置中除圆底烧瓶和导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2)装置A中盛有的试剂是,作用是。
(3)若D中品红溶液褪色,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证明FeBr2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是(填操作方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吸收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尾气。经分析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呈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CO32- 和SO42-,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研究小组提出以下3种假设。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只存在ClO-;假设3: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5)学习小组判断同时存在SO32-和ClO-是不可能的理由是。
38.现限选以下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a.3 mol/L H2SO4
b.0.01 mol/L KMnO4
c.1 mol/L BaCl2溶液
d.淀粉碘化钾溶液
e.酚酞试液
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装于A、B
两试管中。
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 (填序号),若溶液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则假设
1成立。
步骤三:向B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填序号),若溶液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则假设2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