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A.灌溉工具 | B.播种工具 |
C.除草工具 | D.耕土工具 |
丝绸之路是中国联系西方的“国道”。汉代的丝绸之路可以见证
A.灌钢法技术制作的兵器外销 |
B.火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
C.“井渠”技术向西传到西域 |
D.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
关于清朝的边疆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事集权和小事放权是其基本原则
②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③土司制度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④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
C.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