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商品经济发达 | B.存在井田制 |
C.小农经济落后 |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进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藩镇在京师的邸舍)及诸君、诸使富家,以便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材料反映出当时 ( )
A.商业繁荣 | B.金融业发展到成熟阶段 |
C.交通便利 | D.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