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学生在学完建国后的历史叹息道:“今天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何必50年代对农业进行改造?真是多此一举。”对这一观点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他把土地改革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业生产关系混为一谈 |
| B.他没有看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伟大意义。 |
| C.他没有认识到分散的小农经济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实行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 D.70年代分田到户与50年代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一样的 |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这表明里根总统
| 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 B.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
| C.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 D.大力发展“新经济” |
下面的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
| 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
|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
| 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辩,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 B.报道国内外大事 |
| C.宣传政治主张 | D.传播商业信息 |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
|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
|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
|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
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
|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
|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
|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