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
E _________ ;F _________ ;
(2)其中_________ 大陆和 _________ 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_________ 。
(3)赤道穿过的大陆是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4)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__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_________。我国位于_________ 带和_________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_________ 级强烈地震,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但大面积种植棉花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地区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草,农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甲图
材料二: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
乙图
(1)描述M城的气候特点。
(2)分析图示棉花种植区的不利自然条件。材料一中的“变化”是指什么?
(3)材料一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4)分析甲图中沿海地区沼泽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区是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乙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丙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 (省区)。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1)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2)。
表1 土地利用结构/%
方案 |
耕地 |
经济林 |
生态林 |
草地 |
鱼塘 |
其他 |
A |
62.3 |
22.5 |
10.6 |
2.8 |
1.6 |
0.2 |
B |
22.6 |
16.6 |
36.2 |
19.3 |
5.1 |
0.2 |
表2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方案 |
土地侵 蚀量 |
地表径 流量 |
每亩土地年收入 |
|
1~5年内 |
6年以后 |
|||
A |
72 |
85 |
80 |
150 |
B |
36 |
68 |
62 |
260 |
材料三: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地,试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
(4)与珠江三角洲比较,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特点。
(2)该城市周围属于稻作农业区,稻草是大宗的造纸原料之一,用稻草浆可制作出不透明度较高、吸墨性能好、纸质柔软的凸版纸。该城市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将M地区规划为造纸工业园区,试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这一规划进行评价。
(3)简述M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域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第聂伯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三:第聂伯河相关资料(见表1、表2)。
表1
河段划分 |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分界点 |
基辅 |
札波罗热 |
入海口 (赫尔松附近) |
多年平均径流量 |
1 380 m3/s |
1 670 m3/s |
表2
流量分配 |
春季 |
夏秋 |
冬季 |
比例 |
61% |
24% |
15% |
(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