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工业革命发展后竞争激烈 | B.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市场 |
| C.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 D.经济军事势力增强必然要侵略 |
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这表明德国()
|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
|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
| 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
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有职业时每月英镑 |
失业后每月英镑 |
||
| 工资 |
120.00 |
失业救济 |
44.05 |
| 儿童补助 |
13.00 |
儿童补助 |
13.00 |
| 房屋补助 |
8.29 |
房屋补助 |
27.00 |
| 纳税 |
—19.88 |
税收回扣 |
3.00 |
| 国民保险金 |
—10.80 |
附加补助 |
4.75 |
| 实际收入 |
110.61 |
实际收入 |
91.80 |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 A.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
| B.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
| C.反对垄断 |
| D.追求社会和谐 |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
|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
| 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
|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