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不上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荀子 • 儒教 》记载,周初“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
①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 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 ② B.① ③ C.③ ④ D.④

1914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下列选项与材料相关的是

A.革命取代改 B.国民大革命爆发
C.民族意识觉醒 D.新文化运动兴起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建立初期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③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