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称:相称,符合
B.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蹇:不顺利
C.纳阳日,虞祁寒也虞:忧虑
D.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遑:闲暇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白居易对草堂的喜爱的一组是               (   )
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
②一宿体宁,再宿心恬
③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④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
⑤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⑥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描写了草堂的建造、陈设以及草堂周围景色,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堂的无比喜爱之情。
B.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种“丰一屋,华一箦”即沾沾自喜有骄稳之态的凡俗之人,以突出自己身处草堂“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感受。
C.文章叙事简明扼要,写景细密有致,文笔流畅,语言清丽,表现了较高的语言技巧,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
D.作者表达了在江州的任职期满,家里的琐事处理完毕,一切的进退取舍都由他自己作主的时候,要终老在此的归隐愿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
(2)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3)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子弟者,亦必名德之士,使与之处,熏陶成性。况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皆为名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学好古,安贫守节:气节
B.亦必名德之士延:延续
C.上不殿,太后不当独坐御:驾临
D.渊源所,皆为名士渐:熏染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程颐“言必忠信,动遵礼法”的一组是()
①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②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③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
④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⑤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⑥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B.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C.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D.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而妄,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伯夷、盗跖不乱:叛乱
B.而苦乎以一二负:担负
C.数以德祸追:补救
D.释仪的而妄发:放箭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君主“善用人”的一项是( )
①循天顺人而明赏罚②使人不同功,故莫争③不轻爵禄,不易富贵④轻虑重事,厚诛薄罪⑤有赏罚,而无喜怒⑥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B.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C.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D.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 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王均(?—1000)北宋川峡士兵起义领袖。③经略:筹划治理大略、要略;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④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有下,公常不行厝:放置
B.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绳:纠正
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集合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激烈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
①公劾其状以闻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③后二年,果叛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拭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停止。
C.令属州县数千人食具:准备。
D.疾,草遗奏言革:痊愈。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震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拭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膀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之知阳:通“佯”,假装。
B.褒取名簿之勘:校对。
C.由是群盗屏息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先例。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
①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②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③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④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⑤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⑥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他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激励自首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也是他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对齐寇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侍奉北朝三个君主,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朝见武帝时,武帝总是先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