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对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如下的数据(g=10N/kg):
(1)计算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填入表内。
(2)本实验用了     只定滑轮和      动滑轮。
(3)两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的值不同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钩码上升的高度不同
B.所挂钩码的个数不同
C.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不同
D.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
实验次数
1
2
钩码质量(g)
100
200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2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0.6
0.8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m)
0.3
0.6
机械效率η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1)如图所示,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出甲、乙两个探究思路,请对这两个探究思路进行评估.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相对比较合理。
(2)请根据自己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的实际情况,在空白处画出实验时的电路图及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如图所示,均匀杠杆可绕O转动,在力F作用下静止在水平位置,L为F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杠杆重力G和力F的示意图。

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凸透镜,小莉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3)在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若固定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_。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把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挡住,不让光线通过它,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看到A的像属于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

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学校每年12月份为“感恩教育活动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为爸爸、妈妈剪指甲,小明在家给妈妈剪指甲时想到了一个问题:人的指甲是从哪一部位长长的呢?小明作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指甲可能是从前端长长的。
猜想二:指甲可能是从根部长长的。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小明犯难了,忽然小明看到了妈妈指甲上图的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能保留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一下子有了主意。请你替小明完成设计方案.
(1)你的方法(可结合图加以说明):

(2)如果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猜想一正确,如果如果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正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