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⑵材料一、二中的“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⑶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温家宝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千米(208海里)处。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的组成内容分别是?
(2)当前影响世界货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4分)
⑵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些措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⑶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现实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8分)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措施及实质分别是什么?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大二公”的意思及其影响。
⑶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为什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撒切尔主义自出现以来,对它功过的评价争议很大,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