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含银、铜、金和铂的金属废料中提取金、银、铂的一种工艺如下:
根据以上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 电解时,以金属废料为阳极,纯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写出电解方程式:
阳极:
阴极: ;
(2)AgCl溶于氨水后所得的溶液含有的一种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也可用葡萄糖将其还原为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步骤(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金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u + 6HNO3(浓)= Au(NO3)3 + 3NO2↑+ 3H2O
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金和浓硝酸几乎不反应,但金却可以溶于王水,试简要解释之:
。
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Al3+、Fe3+、Ba2+、NO3—、SO42—、HCO32—、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②取原溶液少许,加入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③取原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④取原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⑤取实验④后的澄清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上述离子肯定存在的是 ,肯定不存在的是 。
(2)写出与②③两个实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②,③ 。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 mL 3.6 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 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 (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A、B、C的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B、C三种单质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单质是A、B、C中的 ,理由是 。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
Ⅰ.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化学式 、 。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如①CH2CH2、②HC≡CH、③
、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4)Ni2+和Fe2+的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 FeO(填“<”或“>”)。
(5)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
(6)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下图所示。该结构中,除共价键外还存在配位键和氢键,请在图中用箭头和“…”表示出配位键和氢键。
元素H、C、N、O、F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Fe、Cu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
(1)F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C、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共有16个电子,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
(3)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4)在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值一般高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
(5)C、N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3N4形成的原子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甚至硬度超过金刚石,其原因是
(6)如图为石墨晶胞结构示意图,该晶胞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