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④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⑤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⑤ |
如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
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
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
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
B.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
C.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
D.细胞骨架:蛋白质 |
下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反应速度,能正确反映温度、pH、时间和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甲、丙、丁 |
C.甲、丁、乙、丙 | D.甲、甲、乙、丁 |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 B.CO2 | C.胰岛素 | D.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