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表一:我国2001——2009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年度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城市居民 |
38.2 |
37.7 |
37.1 |
37.7 |
36.7 |
35.8 |
36.3 |
37.9 |
37.0 |
农村居民 |
47.7 |
46.2 |
45.6 |
47.2 |
45.5 |
43.0 |
43.1 |
43.7 |
43.0 |
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表二:我国2001——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度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城市居民 |
6860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11759 |
13786 |
15781 |
17175 |
农村居民 |
2366 |
2476 |
2622 |
2963 |
3255 |
3587 |
4140 |
4761 |
5153 |
材料一:据2010年10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该市瓶装液化气零售价上调9元/瓶,升至108元/瓶;生猪出场价格继续小幅上涨,均价升至13.9元/公斤左右,较前一周上涨0.5元/公斤,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⑴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⑵材料一中出现的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的家庭生活影响有什么不同?
⑶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请说出这样做的依据。
材料一: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最
大的危险在于腐败”,犹如暮鼓晨钟、当头棒喝,应当引起人们对当前腐败问题严重性和极
端危害性的高度警觉。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2010年被称作“反腐倡
廉制度执行年”。从新版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到限制“裸官”出境新规,再到近日印发
的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政府密集出招,多措
并举划定反腐路线图。2011年政府在“制度反腐”这一基调下继续展开廉政风暴。
材料二: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人们相互祝愿时,总是爱用“心想事成”之类的字眼。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
对“心想事成”的观点进行评析。
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甲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老
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乙垂头丧气地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荒年已成定
局,无法改变。”丙坚定地表示:“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
为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
结合上述议论回答:
(1)上述三人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评析这三人的观点。
举世瞩目的20国集团(G20)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
峰会之前,中、美、英、法等主要经济力量在不停地进行利益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在共同的
妥协下,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了吸纳。多国媒体认为,会议达成的一致共识超出预期,同
时认为中国在峰会上表现抢眼,引起世界关注。
(1)中、美、英、法四国政体各是什么?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有人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英、法的政体将走向趋同。请对此简要
评析。
(3)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你列出评论要点。(3
分)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欧美等国家
非常重视通过文化传播来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
战略;“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要积极
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开拓国
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有人说:“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