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举世瞩目的20国集团(G20)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
峰会之前,中、美、英、法等主要经济力量在不停地进行利益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在共同的
妥协下,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了吸纳。多国媒体认为,会议达成的一致共识超出预期,同
时认为中国在峰会上表现抢眼,引起世界关注。
(1)中、美、英、法四国政体各是什么?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有人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英、法的政体将走向趋同。请对此简要
评析。
(3)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你列出评论要点。(3
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

高中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平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合理消费”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同学对目前消费的看法。
甲说:“现在物价涨幅那么大,以后还不知能长到什么程度,有钱就赶快花。”
乙说:“物价上涨已经使得人们手中的钱无形中贬值了,现在更不能消费。”
丙说:“消费需要考虑自己的收入情况和需要,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1)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化,请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别对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第二小组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若干年前,人们普遍存在“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然而,社会的高速发展却以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吃饭追求营养,穿衣追求时尚,精神追求愉悦、享受”已为更多人所赏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们观念变化的原因。
第三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燕尾服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人中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如何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请你为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2.98亿人,手机网民数达1.137亿人。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材料二2009年1月5日,国新办、公安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手进行的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一批违规网站被曝光并被勒令及时整改,一些国内知名网站赫然在列。截至3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关闭了1518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违法网站,各地通信管理部门关闭违规网站2461家,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数十起网上传播淫秽色情案件,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受到依法惩处。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2)运用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治理互联网低俗之风?

材料一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材料二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一些企业置婴幼儿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材料三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你对“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句话的理解。
(2)请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党和国家应怎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联系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中加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青藏铁路建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很多世界自然遗产地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藏铁路建设部门始终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努力处理好植被保护与铁路建设的关系,攻克了多项世界难题,创造了人类铁路史上的非凡业绩,实现了“高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江河源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阻断、自然景观不受影响”。
试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简要分析上述材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