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报道,华南地区某品牌空调广告宣传打的很响,价位也较低,但平均返修率高达49%,究其原因,一是内部管理不善,二是偷工减料。而对于有人打出500元的低价空调,广州万宝路空调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中萃更视为天大的笑话。他认为,违背客观事实的低价位绝不是吸引用户的惟一法宝,企业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适合新时代消费需要的绿色空调,打造精品,树立企业不倒的品牌。
(1)作为消费者,你如何看待空调价位低而返修率高的现象?
(2)刘中萃董事长为什么称500元低价位是违背客观事实的天大的笑话?
(3)在空调价格大战的背景下,你认为空调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有哪些?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12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就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推动农民角色和身份转换对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2013年9月1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开发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
第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做法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学知识?(6分)
(2)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论的知识?(6分)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就业情况的哪些信息?请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6分)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0日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就业是每个政府都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
(2)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哪些措施能够促进就业?(6分)

寻常百姓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眼睛放在电脑和手机的屏幕上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发展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言论自由时代,但这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目前同络虚假信息、诈骗行为时有出现,个人隐私权得不到保护。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此后又颁布过诸多“规定”,但仍不能跟上“网情”。加强互联网治理需要政府和公民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的治理完全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材料二“微”字是2012年度热词,有人提出:“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本是一个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向的极好工具,但低俗之风随之而来.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违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微博舆论引导需要加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和公民的知识,评析“互联网的治理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知识.分析“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