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赌注“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赌注“计划经济”模式,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摘编自《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郑和经事成祖、仁宗、宣宗三朝,七次奉使远航,历南海及印度洋沿岸三十余国,行程十万余里,时近三十年。仁宗时,曾任南京守备太监。宣德九年(1434)病逝于古里。终年六十四岁,赐葬于南京的牛首山。郑和死后,至今南洋各国人民仍旧奉他为神,立庙祭祀,香火不衰。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析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8年9月17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规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居民在一个5年过渡期内实行“自治”,在那里将建立自治机构来取代以色列的军事统治机构,以色列取消设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军事机构。此外,将建立一支警察部队,其中可以有约旦人参加。以、约部队将参加联合巡逻。不得迟于过渡期开始后的第三年,埃、以、约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居民选出的代表将以联合国安理会22号决议为基础举行谈判,以确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最后地位。在过渡期结束以前,以、约将缔结和约。
《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规定:埃、以将举行谈判,其目标是在这项纲要签字后的3个月内缔结和约。和约的各项条款将在条约签定后的2至3年之间执行。埃及在西奈半岛行使充分主权。以色列军队分两阶段撤退。以色列在阿里什、拉法、纳克卜角和沙姆沙伊赫附近留下的机场归埃及,作为民用。以色列船只可以在苏伊士湾、苏伊士运河、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自由通航。协议还规定了联合国部队驻扎的地方等。
作为旁证在条约上签名的卡特说,这证明“和平已经到来”,“我们终于迈出了和平的第一步,这是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的第一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维营协议”签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维营协议”产生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序号
生效时间
主要内容
1
1791年12月15日
言论、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2
1791年12月15日
携带武器的权利
4
1791年12月15日
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
5
1791年12月15日
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
7
1791年12月15日
民事案件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
8
1791年12月15日
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
10
1791年12月15日
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
12
1804年6月15日
总统选举办法
13
1865年12月6日
废除奴隶制度
14
1868年7月9日
国籍、众议员选举,公民享有平等被保护权
16
1913年2月3日
国会对所得税的征收权
17
1913年4月8日
代表各州的联邦参议员必须直接选举
19
1920年8月18日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20
1933年1月23日
规定总统任期、国会议事程序
24
1964年1月23日
选举权不受税收限制
26
1971年7月1日
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权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官修图书的制度与机构,至少可追溯到清入关前皇太极时期的文馆之设。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六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的官修图书,主要由翰林院承担,内阁、詹事府、内务府和雍正以后的军机处、方略馆,也都有修书或参与修书之责。
顺治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摄政王多尔衮和清世祖福临,仍然谕令撰修了一批图书,如《赋役全书》、《人臣儆心录》、《资政要览》、《御注孝经》等,还曾下令纂修明史,但未能完成。
官修图书的类别,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康雍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100 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 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而且,官修图书中卷帙繁多者为数不少,一书动辄百卷以至数百卷,更有10000 卷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收集3457 种著作、合计79070 卷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国书史中罕见的巨著。而这样的巨著出现在清朝前期,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康熙帝命令修纂的《康熙字典》,是所谓“钦定”之书。乾隆年间,有王锡侯作《字贯》一书,其中有不少驳正《康熙字典》谬误之处,被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王锡侯全家因此被杀,《字贯》书版以及王锡侯的其他著作也均被销毁。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官修图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官修图书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