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不如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成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之可籍哉。
——摘编自《孙中山个全集》
材料二  1959年5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这是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土改法。土改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度,对每个自然人或法人占有30卡瓦耶里亚(约402公顷)以上的土地予以征收。这次土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没收本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第二阶段把在古巴的全部美国垄断资本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政府没有将征收的大部分庄园的土地在大庄园的农业工人中进行分配,而是成立国营人民农场和甘蔗合作社。
——摘编自肖枫《古巴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材料三 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
——摘编自毛锐《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试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土地改革政策与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有何差别?试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的类似于古巴的国有化措施。
(3)据材料三回答,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和实行国有化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和朱熹各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材料三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侮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买不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 我回答说:必须永远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 康德《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材料三以下是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A:“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论法的精神》
B:“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哈姆雷特》
C:“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人是万物的尺度)
——出处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教义”的基本思想。
(2)材料二中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位思想家对人文精神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请说明材料中A、B、C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并选择其中的一位进行较深入地探究,请说明选择他的理由。(4 分)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

古人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1,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在漫画 “通途”示例中,写出其余的三种社会群体。
材料二:

(2)图2漫画“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治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材料三:

(3) 图3中的联邦政府结构是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构建的?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什么原则?又是如何体现的?(3分 )
材料四:

(4) 依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文献体现出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法颁布后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为实现中国梦,近现代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二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
材料三“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四“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材料五 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