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
| 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
|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
|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写的这副对联是在称颂
| A.屈原 | B.杜甫 | C.杜牧 | D.李白 |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 A.顾恺之《洛神赋图》 |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
| C.王祯《农书》 | D.李贽《焚书》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 B.吴道子 | C.张择端 | D.郑板桥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