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
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为德意志新皇帝,与执政了长达26年的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其结局应是
A.联邦议会罢免俾斯麦首相职务 | B.帝国议会调和国王与首相的矛盾 |
C.首相向帝国议会求助废黜国王 | D.国王以合法的方式迫使首相辞职 |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在此作者主要
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 | 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 |
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 | 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
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指的是
A.实行城邦民主制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实行民主共和制 | D.创立责任内阁制 |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