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后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开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①拿破仑是个伟大历史人物 ②拿破仑有历史唯心主义思想 ③鲁迅的评价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史观④拿破仑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11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周年,社会各界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庆典准备工作。1949年,毛泽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的理论准备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论持久战》 |
|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D.《井冈山的斗争》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①武昌起义成功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 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有人在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时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 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 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
|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 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
如果把魏源、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作为共同专题来研究,能够确定的最佳主题是()
| A.近代思想探索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 |
| B.政治变革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 C.经济结构变动催生了社会思想领域的变革 |
| 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思想界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