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社会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发生于
A.18世纪80年代 | B.19世纪30年代 |
C.19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早期 |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勿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A.科学 | B.民主 | C.进步 | D.爱国 |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
B.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
C.悲惨的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专制独裁 |
D.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主要表现为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②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维新思想达到顶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