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 |
处理方法 |
胰液分泌量 |
① |
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 |
增加 |
② |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 |
增加 |
③ |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 |
大量增加 |
④ |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 |
不增加 |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 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
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 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
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大致相同,主要是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的糖类组成。但不同的膜其化学组成上又存在差异,(如下表)这种差异说明了
生物膜 |
蛋白质(质量分数/%) |
脂类(质量分数/%) |
![]() |
人红细胞膜 |
49 |
43 |
8 |
大鼠肝细胞核膜 |
59 |
35 |
2.9 |
线粒体内膜 |
76 |
24 |
含量很少 |
内质网膜 |
67 |
33 |
含量很少 |
A.各种膜起源不同
B.各种膜功能不同
C.膜面积大小不同
D.膜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
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方框中的结构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两者属于同一种酶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水解可得到两分子的葡萄糖,因此是二糖 |
B.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脂质中的胆固醇不是细胞膜的成分 |
C.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使用1%的健那绿染液对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 |
D.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核膜、叶绿体、线粒体等 |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分布 |
B.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直接用于重新合成ATP |
C.ATP可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