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
|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
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
|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
|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
|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 |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
| C.发展“混合经济” | D.发展新经济 |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
|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
|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