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理论指导、研习史料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2)研习史料: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问题讨论:
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课堂中,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你认为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里,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 伯利克里
材料二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起于9/10的居民,包括11.5万奴隶,2.85万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据此,该观点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从而给予了否定和批判。很显然,这种以现代普选制民众为参照的结论是有悖于历史主义原则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本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长期缓慢的过程,即使作为民主宪政现行的英国,晚至1831年时也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选民比率还不及古代雅典的一半。因此客观的说:在2500年前能有1/10以上的居民享有民主权利已经难能可贵了,……确信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依据的同一基本材料是什么?
(3)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自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 并说明选官标准的是什么?3分)
(2)以上选官制度中你认为哪一制度较合理,其影响是什么?
(3)以上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候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 百官志》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 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有什么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主题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主题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
(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13分)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 |
![]() |
![]() |
![]() |
材料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6分)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