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理论指导、研习史料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2)研习史料: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问题讨论:
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课堂中,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你认为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简述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过程。
(2)印象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风格特点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代表画家有哪些?
(3)概括说明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下列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图1《清明上河图》图2《蒙娜丽莎》图3《格尔尼卡》

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材料二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表

届次
时间
届次
时间
第三届全国人大
1965.2
第三届全国政协
1959.4
第四届全国人大
1975.1
第四届全国政协
1964.12
第五届全国人大
1978.2
第五届全国政协
1978.2
第六届全国人大
1983.6
第六届全国政协
1983.6
第七届全国人大
1988.3
第七届全国政协
1988.3
第八届全国人大
1993.3
第八届全国政协
1993.3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口减少到2300多万人。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以上材料摘自胡锦涛、温家宝演讲稿
(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英国卫报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解释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