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
|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
《中国现代化》一书记载:“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
| A.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
| B.报纸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 C.报纸实现了专门分工 |
| D.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地位提高 |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 A.人们出行可以坐有轨电车 |
|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
| C.人们在工作之余喜欢听听广播 |
| 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
|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结合下图,分折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952年与1956年国民经济的成分比例变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 |
| B.1952年的私有制经济中包含有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 |
| C.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 |
| D.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主要“特”在()
①中央给予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