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某地区地形,根据图信息,可以判断读
A.a河的总体流向为自东向西流 |
B.a河的落差比b河大 |
C.P点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00m |
D.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 |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3题。 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 B.西南季风 |
C.东北季风 | D.西北季风 |
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 B.正值1月份左右 |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 D.B地寒冷干燥 |
该图是我国中纬度地区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夏至日这一天,对旗杆影子的观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旗杆某个时刻的日影长度,其中乙、丙为此日的最长影子,甲与乙的夹角和甲与丙的夹角相等。据此回答23-25题甲处影子所指示的方向是
A.正南 | B.正北 | C.正东 | D.正西 |
旗杆的影子为甲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此地的经度为
A.120°E | B.0° | C.110°E | D.130°E |
若该地昼长为14时40分,乙影子出现的时间(地方时)为
A.4:40 | B.19:20 | C.18 | D.6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1~22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光照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用来说明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A.物质性 | B.运动性 | C.差异性 | D.整体性 |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 B.崇明岛的形成 |
C.海边沙滩的形成 |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