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图中所示,碳排放量本国消费远远超过生产的有
A.巴西、欧盟15国、墨西哥 | B.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
C.日本、欧盟15国、美国 | D.中国、印度、南非 |
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正确叙述是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 |
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他国的碳排放量![]() |
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
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A.印度多于俄罗斯 | B.美国最多 |
C.欧盟15国多于加拿大 | D.日本多于美国 |
读“经纬网图”,完成1~2题。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29~30题。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 B.平流层气温降低 |
C.酸雨区面积缩小 |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
如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且A位于B的西侧,A、C为某条经线上的两点,BC为晨线的一部分,C点位于北半球。据此完成27~28题。C地日落方位可能为()
A.西北或正北 | B.西南或正南 |
C.东北或正北 | D.东南或正南 |
若BC为晨线长度的1/2,且A、C之间的距离由最近变为最远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加尔各答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广州昼短夜长
D.澳大利亚西北部处于少雨期
该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资源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25~26题。
![]() ![]() |
甲 |
乙 |
丙 |
丁 |
新 |
★★ |
★★★★ |
★★★★ |
|
陕 |
★★★★ |
★★★ |
★★ |
★★★ |
川 |
★★ |
★ |
★★★★ |
★★★★ |
粤 |
★ |
★★ |
★★★★ |
★ |
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与省区“川”相比,省区“新”的资源乙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D.地壳运动频繁
在地表环境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物发生变化时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23~24题。图中X是指( )
A.海平面上升 | B.城市数量增多 | C.动物数量减少 | D.冰雪覆盖面积扩大 |
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
B.控制大城市规模 |
C.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
D.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