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菜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于是没有条件的城市就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GDP至上的“政绩工程”,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2亿—6.3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 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率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然袭击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理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普遍的城市文明意识没有建立,使城市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也受到很大影响。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财政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2)分析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请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阐述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央财政将安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西南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果断决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结合材料谈谈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一:下面为我国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图。
材料二:有关专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导向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和熟练劳动力出现了短缺,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工资留住劳动力,这使居民收入增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变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租购等现实问题是政府应该处理好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讲,农民工本身也应该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假如你是一名农民工,应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性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带动了新的供给,推动产能扩张;推动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与新型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产能扩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生产的影响。
去年国际金价暴跌,对于金价价格下降,中国大妈们表现出极度的疯狂,大肆抢购黄金。今年国际金价有所反弹,3月中旬甚至一度涨至1392美元/盎司,此后又回落至1240美元/盎司左右。金价的暴跌害苦了去年疯狂扫货的中国大妈们,这一价格几乎全线跌破她们疯狂抢金时的交易价。但是对于黄金,价格下降的过程永远有着它疯狂的追捧者。
材料如何体现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