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如果该图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之间的坡度大于AE之间的坡度 |
B.BD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AC之间的垂直距离 |
C.A处是山谷,B处是山顶 |
D.A处是山顶,B处是盆地 |
如果该图是等压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盛行上升气流,B处盛行下沉气流 |
B.A处可能出现晴朗天气,B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
C.C处盛行偏南风,D处盛行偏北风 |
D.AC之间的风力大于AE之间的风力 |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2分)
(2)图2中C是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洋。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①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②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图中斜线据此回答题。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不正确的是
A.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 |
B.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
C.我国避寒带纬度较低,主要是季风造成的 |
D.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
图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①、②、③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
下图中的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题。导致全球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 B.洋流 | C.地形 | D.太阳辐射 |
①沿岸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对图中,①②③三地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
B.②地7月份炎热干燥,1月份温和多雨 |
C.③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D.影响③地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西风带 |
下列气候类型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①②③
A.①热带雨林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
B.①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
C.①热带草原气候;②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 |
D.①热带季风气候;②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