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在《凯歌》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涨,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标志着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他有可能宣布的新机构是
①战神议事会 ②执政官 ③公民法庭 ④四百人议事会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C.皇帝地位的独尊 |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
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 |
B.唐代科举制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平庸 |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
北宋建立之初,宰相经常与皇帝在朝堂上坐面论道。古籍《闻见旧录》记载:宋太祖一次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这主要说明
A.宋太祖有意加强皇权 | B.宋太祖不注重礼仪 |
C.宋太祖不信任范质 | D.宋太祖轻视文官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朝时,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表现为
A.宰相有名无实 | B.实行了内阁制 | C.废除了宰相 | D.设立多个宰相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