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 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
| B.唐代科举制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平庸 |
|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
|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需要 | B.工业革命的需要 |
| C.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 |
|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 D.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 |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汽轮 | B.飞机 | C.磁悬浮列车 | D.汽车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一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者关注了殖民掠夺的后果 |
| B.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 C.“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 |
| D.该会议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 |
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