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听秘书朗读完后,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
A.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1787年宪法》 | D.《权利法案》 |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二战将“结束多边行动体系、排他性的联盟、均势和所有其它已尝试了许多世纪但总是遭到失败的权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组织”和“永久的和平结构的开端”。历史发展表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二战后的时代主题 |
B.联合国和美国没有能力制止流血的地区冲突 |
C.两极格局维持了世界短暂的和平 |
D.二战后恐怖主义盛行,威胁世界和平 |
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
机构(政府) |
3月2日 |
第一届临时政府 |
5月6日 |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
7月24日 |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
9月25日 |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
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