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求同”是指
A.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
B.加强政治与经济的合作,建立亚洲与非洲政治经济联盟 |
C.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
D.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
探索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
A.发财致富 | B.强化王权 | C.传播基督教 | D.拓展殖民地 |
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 | B.革命史观 | C.唯物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引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1914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下列选项与材料相关的是
A.革命取代改![]() |
B.国民大革命爆发 | C.民族意识觉醒 | D.新文化运动兴起 |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新中国建立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