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A.全球史观 | B.革命史观 | C.唯物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西汉时期 | B.魏晋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晋国是姬姓封国 |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
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进行抗日战争教育 |
B.日本政府没有反省侵华战争,有意歪曲侵华战争 |
C.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
D.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部分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
A.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 |
B.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 |
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 |
D.表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