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
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12“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结构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防灾减灾日”。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质灾害名称。
A: B:
(2)简要分析该地区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
(3)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现状,说出应采取防灾减灾的措施。
读图11“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所在的自然灾害带。
(2)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甲地灾情形成的原因。
(3)据图归纳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分布。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在宁静的莱芒湖(又名日内瓦湖)边、雪白的勃朗峰下,坐落着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日内瓦。莱芒湖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最大湖泊,面积广,达580平方千米,湖水清澈湛蓝,其出口处的罗纳河,清澈的流水流经日内瓦城市中心。许多精美的建筑散布在湖边。日内瓦拥有极为优越的气候条件,阳光明丽,天清气爽,四季宜人,因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中立国,从未受到战争的威胁,故日内瓦被视为极为安全的世外桃源,在此设有许多国际组织,其中包括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及其众多附属机构,此外还有150余个世界组织的总部,每年都要在此举行大量的国际性会议,日内瓦因此又是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
(1)日内瓦所在(国家),地处阿尔卑斯山______麓。
(2)分析材料中所描述的日内瓦主要表现为哪些审美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政区图和四幅景观图
材料二 每年暑假,到南欧地中海海滨旅游的北欧、中欧游客络绎不绝,而冬季这里游客较少,每年圣诞节前后,欧洲西部地区的大量游客前往泰国、加勒比海地区旅游。
材料三 欧洲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发达,目前法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1)将各景观图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所属城市字母代号后面的空格内。
A.______, | B.______, | C.______, | D.______ |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游客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3)请简要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阅读以下二则材料,回答:
材料一: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自然遗产的中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因旅游人数众多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接待游客514万)。面积为39平方千米的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由于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丰富的植被和富有特色的沙质地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在自然保护区内现建有400家旅馆、53家旅行社和40多家娱乐中心。
材料二:1997年云南丽江地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古老的建筑、山川美景、世界文化遗产带来的名气,这一切都使丽江古城的中心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游乐园。到2000年为止,丽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蜂拥而致的游客严重破坏了丽江地区的文化和生态平衡。据当地官员说,丽江老城10%的户主(其中80%居住在市中心)已迁出老城,因为生活越来越不方便,租金和开销也在增加。这些现象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衷。甚至连丽江的玉龙雪山也在融化,当地人说这是由于“游客呼出的热气”所致。
⑴丽江风景属于()
A.旅游主体 B.旅游业 C.旅游资源 D.旅游目的
⑵丽江地区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这里具有的()
A.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B.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D.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⑶上述两则例子说明了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相适应,否则就会产生哪些旅游环境问题:。
⑷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