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
|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 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
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 | 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
|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 | 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
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 |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
|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 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
|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
|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
|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
图2—1—3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5~6题。
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
| A.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 |
|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
| C.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 |
|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
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组织 | B.环境恶化 |
| C.经济差异 | D.投亲靠友 |
图2—1—2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1997年,福建省人口H;生率为l2.41%。人口自
然增长率为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似的
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
|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
|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
|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l2.95亿人,图2—1—1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l0年前相比,我国O~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l.3亿。读材料,完成l~2题。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 |
| 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
| 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 |
|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
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读右图,完成32~35题:
2007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
|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
|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
|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
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P处以上河段 | B.中游 |
| C.下游 | D.中下游 |
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明显增加 | B.夏汛明显 | C.含沙量增大 | D.结冰期长 |
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水热条件好 | B.土壤肥沃 |
| C.水源充足 | D.地势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