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Cu2+、Na+、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O3-、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⑤使pH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C1-、S2-、ClO- ⑥无色溶液中:K+、Al3+、NO3-、HCO3-
A.①②⑤ | B.③⑤⑥ | C.②④ | D.②④⑥ |
下列物质既可以通过金属与氯气反应制得,又可以通过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得
A.FeCl2 | B.FeCl3 | C.CuCl2 | D.AlCl3 |
用Na2 CO3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 CO3溶液时,不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A.圆底烧瓶 | B.玻璃棒 | C.容量瓶 | D.胶头滴管 |
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A.静置,有沉淀现象的是胶体 | B.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 |
C.有丁达尔现象的是胶体 | 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 |
很多地区连日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是PM2.5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下面关于PM2.5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
B.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没什么影响 |
C.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
D.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
在t℃时,10L 0.4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2H2O2 = 2H2O + O2↑,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如下表,已知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t /min |
0 |
2 |
4 |
6 |
V(O2)/L |
0.0 |
9.9 |
17.2 |
V=?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2min H2O2平均反应速率比4~6min慢
B.反应至6min时,共产生O2 44.8L
C.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D.反应至6min时,c(H2O2) = 0.3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