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期的人物,其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 A.甲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
|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被公认为“德才兼备” |
| 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
| D.丁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关于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 |
| B.为下层人民做官入仕提供机会 |
| C.使人们醉心于功名利禄,无心科技研究 |
|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下列历代措施中,哪项不能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
| A.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B.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
| C.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 D.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 A.废分封,立郡县 | B.建立皇帝制度 |
| C.设立三公九卿 | D.实行行省制度 |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 B.皇帝独尊 |
| C.君权神授 | D.家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