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 |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 |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 B.黄老之学被推岽 |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D.科举制度的形成 |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