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实验一可知,A、B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浓度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叶片吸收CO2能力的变化趋势是               
(2)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此后极短的时间内,类囊体膜上生成           和[H]的速率将会下降,三碳化合物(C3)的合成速率将会           (增加、减少、基本不变)。
(3)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要             
(4)实验二中,当光照强度为bklx时,A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mg/m2·h。
若每日光照12小时,给予的光照强度为mklx(a < m < b),则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图2是不同绿色植物利用CO2的两条途径。题9图3甲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干旱对烟草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图,图3乙为干旱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

(1)图1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②过程是在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进行的。图2生物的光合叶片用碘液处理,出现蓝紫色的细胞是_________(不考虑有机物的转移)。
(2)图1与图2所代表的植物更适宜于在高温、低浓度CO2环境生活的是_________(填“图1”或“图2”),这是长期_________的结果。
(3)据图3甲、乙分析,叶片叶绿素下降与光合速率下降________ (填“是”或“不是”)同步变化。
(4)据图3甲、乙分析,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0分)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题8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如细胞的_______ (填结构)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结构C的形成。
(2)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
(3)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色盲基因用b代表)。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
II.(10分)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子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
(1)顺利受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_________.来自母方的卵母细胞要_________。
(2)_________(填生物技术)是培育试管婴儿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_________。
(3)PCR技术可用于产前基因诊断,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则DNA扩增了_________轮。

Ⅰ.(10分)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演替;群落类型_______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
(2)群落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
(3)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个体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II.(10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题7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3)寒冷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4)靶细胞识别A、B、C、D、E等信息分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

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如甲图所示变异,变异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后代若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表现为痴呆;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断只有一份),胚胎早期流产。乙图为由于第7号、9号染色体变异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系谱图。已知系谱各成员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6条,I—l、II—1、III—2染色体正常;I—2、II—2表现正常,但均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细胞中7号和9号染色体组成为AA+BB-);发生变异的7号、9号染色体能与正常7号、9号染色体联会,形成配子。请回答。

(1)甲图所示,9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7号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变异。变异的7号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发生了改变。
(2)个体III—1的7号和9号染色体组成为(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
(3)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的后代早期流产,胎儿不能成活,则成活的III—3个体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的概率是
(4)III—3婚配,为避免生出染色体异常的患儿,妊娠期间须进行,如羊水检查。将胎儿脱落的细胞从羊水中分离并通过技术增殖细胞,适时加入秋水酰胺(与秋水仙素功能相似),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选取有丝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观察,从面诊断出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

chlL基因是野生型蓝藻中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科学家为研究其功能,需要构建缺失chlL基因的突变型蓝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细菌质粒pUCll8带有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ampR);其上的lacZ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让细菌在含有半乳糖的培养基上形成蓝色菌落,该基因被切断时菌落呈白色。细菌质粒pRL—425带有红霉素的抗性基因(Er)。请回答。

(1)与酵母菌相比较,蓝藻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二者均具有的细胞器是
(2)研究中科学家首先通过扩增出大量野生型蓝藻chlL基因,其反应体系主要包括模板DNA、dCTP、dATP、dGTP、dTTP、含酶促反应离子的缓冲液、
(3)将chlL基因导入质粒PUCll8,在含有半乳糖的培养基上,成功导入重组质粒l的菌体形成的菌落呈现色。使用含有的培养基可筛选出缺失chlL基因的突变型蓝藻。
(4)已知蓝藻叶绿素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依赖光的合成和不依赖光的合成。分别提取光下和黑暗环境中培养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蓝藻的叶绿素,其含量见下表:

项目
蓝藻
叶绿素含量/
光下培养
黑暗中培养
野生型
4.22
3.34
突变型
4.22
0.08

由上表数据可以推测:蓝藻chlL基因控制的是叶绿素的合成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