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列示例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精神的良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① 。走出困境,全靠雄健的精神。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 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③ ,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仔细阅读下面古调类到普通话调类的演变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古调类到普通话调类的演变表
古调类 |
平 声 |
上 声 |
去声 |
入声 |
||
例 字 |
江 |
红 |
此 |
近 |
大 |
屋、竹、骨、肉 |
普通话调类 |
阴平 |
阳平 |
上 声 |
去 声 |
古调类入声字分别归入了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 |
|
(1)从调类划分来看,古调类分为 ,普通话调类分为 。
(2)普通话调类是从古调类演变发展而来的,其中去声来源于古调类的哪些部分?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 。从传记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约公元前4000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这些文字 ① ,少许几笔即可完成。泥版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 ② 。但是,木板文书不易保存,所以现在 ③ ,即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室专用。相比之下,泥版成了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