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4)两种政治体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这些制度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912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大题共30分)
材料一天子(对张禹)数加赏赐,前后数千万。禹为人谨厚,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价)。
——《前汉书》卷八一《张禹传》
材料二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万历
材料三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段。”
材料四 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什么现象?(2 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随着商人的加入,这一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说明哥伦布生活的时代与这种动机相关的社会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4)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东西方冲突和碰撞的不断加剧,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
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式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岳麓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卢梭的思想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贡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 • 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 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 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
(3)材料三中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