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2分)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2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原因是什么?(6分)
看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 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____。
(2) 乙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3)该地的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_____ (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某地质考察队从山体丁的A到B、C处沿图示直线依次钻孔取样,发现岩石的年龄关系是()
A.老—新—老 B.新—老—新 C.年龄一样 D.由老到新
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0分)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
(2)地球运行到A点时,正值___________(节气)日,湖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3)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南半球是___________季。此日后,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是___________ 。
(4)在右侧底图上绘制地球处于A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要求绘出太阳光线、地轴、晨昏线、夜半球)。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此时为 (节气)日(北半球)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⑵ 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季。
⑶ 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⑷ 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
⑸ A和B都随地球自转一周,所移动的距离A比B (长、短)。
⑹ AB线正处于 (晨、昏)线上。A点的昼长为 小时,A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⑺ B在A的 方向,C在B 的 方向。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每空2分)
(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3)极锋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4)填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 |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
D.气压带、风带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
阅读右下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D四地风向正确的是。
(2)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
(3)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①或②),该锋面属于(冷或暖)锋。
(4)图中甲和乙比较,中心呈上升气流的是,气温日较差较高的是。
(5)洋,则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呈时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