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材料四: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并在致辞中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了推动“中国革命”,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有什么相同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对哪一个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表一: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设计、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该船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巨大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1912年4月14日,这艘被称作为“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载着1324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处女之航中与冰山相撞,并于4月15日在北大西洋沉没,1523人葬身海底,该海难也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百年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会可能出现哪些科技成果?(3分)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6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6分)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这一思想孙中山后有了什么新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
数学 |
天文、历 法、气象 |
医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数量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
成就 |
意义 |
1964年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
1966年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
1967年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
1997年 |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
2002年 |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
2003年 |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
2008年 |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
2010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
2013年 |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