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材料四: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并在致辞中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了推动“中国革命”,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有什么相同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对哪一个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材料二 夫皇上既知法之当变矣,既以康有为之言为然矣,而为能断然行之。必有藉于群众之议者何也,盖知西后之相忌,故欲藉众议以行之,明此事非出于室上及康有为之私见也。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的主张,这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有哪些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挖掘到了根本问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罗马王政时代第六王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约公元前578年一前534年)实行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他废除罗马原有的三个氏族部落,即阿尔巴人的部族、萨宾人的部族和外邦人的部族,代之以按地域原则划分的4个城区部落和一些乡村部落。同时他对罗马自由居民进行财产普查,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产生数目不等的“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森图里亚会议获得宣战、媾和、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和审判等职权。森图里亚会议由193个森图里亚组成,而第1等级产生98个,以至于多数时候未轮到后面的等级投票,事情就定下来了。虽然贵族依然保持特权,但平民和外来人中的有产者得以参加森图里亚会议和军队,获得一定的权益。
材料二成为大国以后,罗马人的思想就极大地突破了早期城邦政治的局限。一方面继承希腊城邦政治思想中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必须突破城邦政治的狭隘的和静态的眼光,不分民族统一安排公共生活,建立协调大型国家中社会关系的政治与法律机制,并最终发展成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塞尔维乌斯在位期间的诸多改革措施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塞尔维乌斯改革的措施与雅典民主改革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塞尔维乌斯改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味、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轻用已私,纷更法令。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宋)胡宏《五峰集》
材料二“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
——(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
(2)据材料二,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
(3)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