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阅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B.今日之事何如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C.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
B.项王按剑而跽跽:站立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医生(中医) |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宴客的主人 |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素善留侯张良烛之武退秦师 |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
C.项伯杀人,臣活之越国以鄙远 |
D.范增数目项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
翻译下列句子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购:重金收买 |
B.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
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殆:大概,恐怕 |
D.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挟匕首以备不测几以不纳死 |
B.为巡船所物色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
C.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选语段来自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本篇题为“后序”,体裁相当于“跋”,一般放在文集的前面, 来说明写作的经过等内容。
B.本文语言生动而准确,如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出,渡,入,展转,至于”等词,反映了文天祥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和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C.在选文第二段中,扣住一个“死”字,一口气历数了十八个死,写出了十七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经历的磨难。
D,选文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饱含着强烈的抒情性,基调悲壮。情因事勃发,各有不同,生动地表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内心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抒发了爱国忧国之志。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2)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各 题(共14分)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塞,闭 |
B.视五人之死视:比较 |
C.轻重固何如哉固:本来 |
D.忠义暴于朝廷暴:暴露 |
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 B.安能屈豪杰之流 |
C.亦以明死生之大 | D.佯狂不知所之者 |
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 B.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C.不能容于远近 | D.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翻译加线句子: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续古今传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
B.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
C.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喜欢安静。他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营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 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
B.李君虚不爱钱财,为官清廉。有人偷了他的衣服被他发现,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为 盗衣人着想;父亲死后,家里的财产全给弟弟;有人要给他金子买官,他坚辞不收。 |
C.李君虚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他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 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赞扬。 |
D.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文言文阅读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①,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②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②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毁中书令石显 毁:抨击 |
B.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非:不是 |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独:难道 |
D.章小女年可十二 可:大约 |
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①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②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③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④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⑤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⑥召见,言凤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⑦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A.①②⑦ | B.①③⑥ | C.④⑤⑦ | D.③④⑥ |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时他才被王凤举荐重新录用。 |
B.王章虽然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凤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患疾病,和妻子诀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
(2)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强。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奔董宪。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昔阳、广武,以备胡寇。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寇边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诣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羸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椽,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十九年,卒。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诏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拔之,强奔董宪奔:投奔。 |
B.数寇边民,帝患之寇:敌寇。 |
C.遂共杀由诣郭凉诣:归附。 |
D.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辟:征召。 |
下列语句分编四组,能表现杜茂“成功指挥战事”的一组是
①北击五校于真定②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③进攻西防,数月拔之
④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⑤击沛郡,拔芒⑥击彭宠有功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茂归附刘秀帐下,屡有战功,颇受器重,当初在河北归附刘秀,之后经常跟随刘秀征伐,刘秀登位后,授予他大将军的官职,封他为乐乡侯。 |
B.杜茂还善于联合其他将领共同御敌,曾和中郎将王梁攻打五校贼人于魏郡、清河、东郡,全部攻克各处军营堡垒,使三郡安泰平静,道路畅通。 |
C.卢芳居边,外联匈奴,长期抗拒刘秀,当时卢芳占据高柳,边区百姓深受其苦,皇上也为之非常担忧,杜茂积蓄力量,奋力反击,一举解除此患。 |
D.贾丹、霍匡、解胜等见机行事,保全自己,终为东汉立下大功,他们都是雁门人,被尹由裹挟而做了敌营将领,后来归顺东汉,汉朝边事出现重大转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