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冲击 |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 |
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 D.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相比较,他们的共同点是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