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下的世界 |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
C.第三世界的兴起 |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分别收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分离60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对此认识有误的是
A.此画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两岸同胞的悲欢 |
B.此次画展折射出中华文化“圆满与和谐”的理念 |
C.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
D.“山水合璧”标志着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最终消除 |
某学者用了三句话回顾新中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状况:“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③逐步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决策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 |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小组长收集了以下资料作为研究素材。小组成员讨论后一致认为最符合研究主题的材料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的诞生 ④维新变法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监察制度 | D.宗法制和监察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