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 “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犁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专制制度的衰落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就中国古代某制度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