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回答下列各题在消费领域,面子的影响随处可见。这种“面子”型消费,归根结底是虚荣心在作祟。“面子”型消费主要属于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
|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
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这说明
| A.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 B.物质在运动的同时又相对静止 |
|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2006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在某进口化妆品中检测出了禁用物质铬和钕,这两种物质均对人体有害。有的消费者在使用该化妆品后,脸上出现了搔痒、灼痛的症状。该明星的广告也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虚假广告。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1市场竞争是激烈的 2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 3国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4要做理智的消费者
| A.1234 | B.234 | C.34 | D.4 |
2006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在某进口化妆品中检测出了禁用物质铬和钕,这两种物质均对人体有害。某明星曾经在该产品的代言广告中称,使用本产品可使肌肤年轻12年。不少女性消费者看了这则广告后争相购买。这种消费心理主要是()
| A.从众心理 | B.求异心理 | C.攀比心理 | D.求实心理 |
目前,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25%和65%左右,我国分别为43%和53%左右,因而,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改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扩大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述材料说明()
| A.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 B.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新的产业的成长,推动经济发展 |
| C.消费率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
| D.消费是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50~60年代,“三大件”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 B.经济发展水平 | C.财政收入状况 | D.通货膨胀水平 |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都市一大时尚。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 A.这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
| B.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
| C.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
| D.这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