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下图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气体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 +3H2(g)2NH3(g);
①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H2)(逆) =)3v(N2)(正)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再向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2通入N2、H2、NH3,与原平衡相比,N2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NH3的体积分数      
(3)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N2(g)+3H2(g)2NH3(g);△H<0。
①下图表示随条件改变,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百分含
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液氨与水相似,存在着微弱的电离,写出液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设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化学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Ⅱ.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 A(g) + B(g) xC(g) + D(g),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B的浓度为0.1 mol/L。
(1)x=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 mol C + 1 mol D
③3 mol C + 1 mol D +1 mol B

铁生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以下快速.易行的方法:

首先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按图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持续3分钟左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直形管中用蒸馏水浸过的光亮铁丝表面颜色变得灰暗,发生锈蚀;②直形管中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没有发生锈蚀;③中潮湿的铁丝依然光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由于与接触的介质不同,金属腐蚀分成不同类型,本实验中铁生锈属于___________。
能表示其原理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其中装的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可知,该类铁生锈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 A装置的作用是(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③ D装置的作用是,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7(填“>”“=”或“<”),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的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为: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则在此过程中的飘尘是作为(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该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拓展]
(1)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2)该市某工厂的燃料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为0.16%,该工厂每天燃烧这种煤100吨。如果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那么这些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m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时发现:
往过量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黄。
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该反应还原产物的探究。
(1)甲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Cl2;乙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2)假设乙同学的推测是正确。
写出过量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的离子方程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要求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以不填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A中,




步骤2:


步骤3:


(1)浓硫酸和木炭(C)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验证反应的全部生成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2)上图A处是完成实验的必要装置,它是下列图中的(填编号)

(3) 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其作用是
(4)能够证明存在CO2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