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经历了“变器-变事-变政-变道”演进。据此回答20~22小题“变器”主张出现的原因
A.西方工业革命,中国鸦片战争失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
C.洋人占领北京,太平天国打击 | D.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瓜分 |
将“变政”主张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早期维新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立宪派 |
“变道”就是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张是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以民主共和救中国 |
B.辛亥革命后,以民主、科学救中国 |
C.辛亥革命期间,以三民主义救中国 |
D.五四运动后,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列代统治者为确保儒学独尊地位采取的相同措施中没有
A.兴办教育,以儒学教化天下 | B.儒学经典为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
C.以儒学改造佛学,促进佛学新发展 | D.任用儒生为政治舞台的主角 |
汉代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相比,有了新的发展,其表现有
A.仁、礼,德治 | B.仁、义、礼、智,仁政 |
C.无为、逍遥,小国寡民 |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上题材料中,“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能够说明这一趋向的是
A.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 B.气一元论、心即理也 |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D.正君心、正纲常、正百官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